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添加时间:2025-09-25
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里,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再次有节奏地回荡起来,十几名年龄不一的小剑客身着白色击剑服,手持花剑,在剑道上灵活移动步伐,口罩早已摘除,但汗水依旧浸透了他们的衣衫——这是一幅久违却又熟悉的画面,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站在场边,静静地观察着每个孩子的动作,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。
"看到孩子们重返剑道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。"王钰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,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资深负责人,她亲身经历了击剑运动在过去几年中的起伏与复苏。
2023年至2024年间,北京市击剑运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,许多击剑俱乐部因客观原因暂停运营,孩子们被迫离开他们热爱的剑道。"那段时间,我们最担心的是击剑人才的断层。"王钰回忆道,"击剑是一项需要持续训练的运动,中断训练对年轻选手的影响尤为明显。"
为此,北京市击剑协会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,协会开发了线上训练课程,邀请专业教练通过视频指导家庭训练;组织线上击剑理论知识竞赛;甚至还创建了虚拟击剑对抗平台,让孩子们能够在家中保持对击剑的感觉。
"但这些终究无法替代实战训练。"王钰坦言,"击剑不仅是技术的较量,更是面对面的心理博弈和礼仪教育,屏幕那头,永远无法完全复制剑道上那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。"
随着条件的改善,2024年下半年开始,北京市各击剑场馆陆续重新开放,王钰描述了第一个回归训练日的场景:"孩子们早早地就来到场馆外排队,穿着整齐的击剑服,抱着面罩,眼中满是期待,当剑道再次在他们脚下延伸,当金属剑再次碰撞出清脆声响,很多孩子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。"
协会为此特别策划了"重返剑道"欢迎活动,不仅安排了恢复性训练课程,还组织了小型友谊赛。"我们刻意淡化比赛结果,强调参与和享受过程。"王钰说,"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重新找到击剑带来的快乐,而不是急于追求成绩。"
朝阳区一名10岁的小剑客李梦瑶分享她的感受:"重新站在剑道上,听到剑尖碰撞的声音,感觉就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,虽然一开始有些生疏,但那种快乐是无法替代的。"
回归线下训练并不意味着完全回到过去的方式,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训练规范,确保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击剑乐趣。
"我们调整了训练课程,增加了更多基础动作的复习和体能训练。"王钰介绍,"我们特别注重心理疏导,帮助孩子们克服长时间缺席训练带来的焦虑和不安。"
协会还创新性地引入了"阶梯式回归"方案,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水平,制定个性化的恢复训练计划,对于初学者,侧重于基本步法和剑法的重新熟悉;对于有竞赛经验的选手,则逐步增加实战对抗强度。
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教练张先生表示:"协会的指导方案非常实用,我们注意到,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后,孩子们不仅技术恢复得快,而且对击剑的热情也更高了。"
在王钰看来,击剑运动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远超出体育范畴。"击剑教会孩子们的不仅是技术和战术,更重要的是礼仪、尊重和独立思考能力。"她强调,"这项运动要求选手在高速对抗中保持冷静,在胜负之间保持风度,这些品质将伴随孩子们一生。"
北京市击剑协会因此特别重视击剑文化的传播,在训练恢复期间,协会组织了多场击剑文化讲座,讲述击剑运动的历史和发展,介绍中外著名击剑运动员的故事,让孩子们更全面地理解这项运动的内涵。
"我们希望通过击剑运动,培养孩子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优雅从容的行为举止。"王钰说,"这是击剑运动最宝贵的教育功能。"
随着击剑运动的全面恢复,北京市击剑协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,王钰透露,协会将加大青少年击剑推广力度,与更多学校合作开展击剑普及课程;同时完善竞赛体系,为不同水平的青少年选手提供更多比赛机会。
"我们计划在2025年举办北京市青少年击剑锦标赛、中小学生击剑联赛等多项赛事。"王钰表示,"这些比赛不仅为有潜力的年轻选手提供展示平台,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孩子体验击剑比赛的氛围和乐趣。"
协会还特别关注击剑运动的均衡发展。"过去击剑常被视为'贵族运动',我们正努力改变这种印象。"王钰说,协会推出了一项公益计划,为对击剑有兴趣但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孩子提供训练资助。"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体验击剑的快乐,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。"
击剑运动的恢复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,王钰特别提到家长角色的转变:"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仅仅关注比赛成绩,而是更重视击剑带给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,这种变化令人鼓舞。"
许多家长也表示认可,一位姓陈的母亲说:"我女儿练习击剑三年了,我亲眼看到她通过这项运动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律,虽然中断训练了一段时间,但她从未放弃对击剑的热爱,现在能重回剑道,她比以前更加珍惜每次训练的机会。"
社会各界也对击剑运动的重启给予了支持,多家企业赞助了青少年击剑赛事和培训项目,媒体加大了对击剑运动的宣传报道力度,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项运动。
在王钰看来,当前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纯粹地享受击剑运动本身的乐趣。"我们不应该过早地将竞技压力加诸于孩子身上,击剑首先应该是一种快乐的运动体验,其次才是竞技项目。"
她回忆起最近观看的一场比赛:两名小选手在激烈交锋后,无论胜负,都主动走向对方,摘下面罩,握手致意,然后向裁判和观众行礼。"那一刻,我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较量,更是体育精神的体现,这就是我们想要传递给孩子们的价值观。"
随着采访结束,训练厅里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新一轮的练习,他们的身影在剑道上穿梭,剑尖划出优美的弧线,汗水在灯光下闪烁,王钰站在场边,目光跟随每个动作,脸上始终带着微笑。
"听到孩子们训练后的笑声,看到他们眼中的光芒,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。"王钰说,"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——这不仅是一个口号,更是我们每一天都在践行的承诺。"
击剑运动在北京正迎来新的发展春天,在协会、教练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,越来越多的孩子将在剑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成长,而那清脆的剑击声,也将继续在北京的体育场馆中回荡,诉说着坚持、礼仪与超越的故事。